环球门户网

爱莲说练习题带答案(《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2-08-17 06:33:59

导读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爱莲说》练习题及...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知识点:

  1.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5.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

  6.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3.本文的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问答题: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6.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的情感。

  7.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四、拓展题:

  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答: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2.在我们中学生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淘气打仗的同学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谈出你的想法。

  答:中学生应该珍惜易逝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不要为将来的遗憾而饮恨终身。

  3.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答:不同意,我认为牡丹才是花中君子,它不为恶势力屈服,虽遭贬,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规律开花。赢得花中美誉。

  4、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本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答: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5、《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