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无量的词语意思】“功德无量”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赞美某人所做的善事或贡献非常巨大,难以用数量衡量。这个词语在佛教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渊源,后来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对社会、他人或宗教事业有深远影响的行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解释 |
功德 | 原指佛教中修行者所积累的善行和福报,后引申为一切有益于他人、社会的行为。 |
无量 | 没有边际、无法计算的数量,表示极其庞大。 |
功德无量 | 指一个人所做的善事或贡献极其巨大,无法用数字衡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
二、出处与演变
“功德无量”最早来源于佛教经典,如《金刚经》《法华经》等,其中多次提到“功德无量”,强调修行者的善行能带来无尽的福报。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功德无量”逐渐进入民间语言,并被广泛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功德无量”不再局限于宗教语境,也可以用于表彰个人或组织在公益、教育、慈善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常见用法
场景 | 示例句子 |
赞扬善行 | 他多年资助贫困学生,真是功德无量。 |
表彰贡献 |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发展有功德无量的贡献。 |
文学作品 | 古代高僧修行多年,功德无量,被后人敬仰。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功德圆满、功勋卓著、恩泽四方 |
反义词 | 罪孽深重、恶行累累、祸国殃民 |
五、总结
“功德无量”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对善行的高度赞扬,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道德与奉献的价值观。无论是在宗教、文学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能够传递出深厚的情感与敬意。
通过了解其含义、来源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善”与“德”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