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重点句子翻译】《六国论》是北宋政治家苏洵所写的一篇政论文,旨在分析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强调“赂秦”是导致六国衰亡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六国论》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与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和思想内涵。
一、重点句子翻译总结
|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战争不擅长,而是因为贿赂秦国。 | 强调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秦国的妥协和贿赂,而非军事上的失败。 |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赠送秦国财物使自己的力量削弱,这是灭亡的道路。 | 指出贿赂行为导致自身实力被削弱,最终走向灭亡。 |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与秦国通过贿赂得到的利益相比,战争胜利所获得的利益要少很多。 | 对比说明贿赂带来的利益远小于战争的代价,讽刺六国短视。 |
| 诸侯之所大欲,与秦之所大欲,未必异也。 | 各国诸侯最大的欲望,与秦国最大的欲望,并没有多大差别。 | 揭示各国与秦国一样有扩张野心,但因策略不当导致失败。 |
|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因为失去了强大的盟友,无法单独保全自己。 | 强调六国之间缺乏团结,未能形成合力对抗秦国。 |
| 故曰:弊在赂秦也。 | 所以说,问题出在贿赂秦国上。 | 总结全文观点,点明中心论点。 |
| 吾观夫百年之变,其势未可量也。 | 我观察百年来的变化,形势难以预料。 |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反思。 |
二、
《六国论》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赂秦”是导致六国失败的关键原因。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在面对强敌时选择了妥协与贿赂,而不是联合抗秦,结果不仅没有赢得和平,反而加速了自身的灭亡。文章语言凝练,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后人应以史为鉴,增强国家凝聚力,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通过以上重点句子的翻译与解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六国论》的核心思想,理解苏洵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与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