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原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中,邪恶往往能更进一步、更具威胁性。这句话最早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原文如下:
> “那妖精闻说,急抽身要走,却被行者赶上,一棒打下,却就地一滚,化作一个白骨精。行者道:‘这妖精,真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师父又不识得,只管念那紧箍咒。’”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初是用来描述妖怪(即“魔”)在面对孙悟空(代表“道”)时,虽然被打败,但依然有更强的力量或手段来应对。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一说法源于《西游记》,原本是孙悟空对白骨精的评价。它表达的是在正邪较量中,尽管正义方有所进展,但邪恶势力也会随之增强,形成一种对抗和升级的过程。后来,这句话逐渐被引申为一种比喻,用于形容事物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尤其是在斗争或竞争中,对立双方力量不断变化,难以真正分出胜负。
原句出处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出处 |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
原文句子 | “这妖精,真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师父又不识得,只管念那紧箍咒。” |
作者 |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
使用背景 | 孙悟空与白骨精的战斗场景 |
初期含义 | 描述妖怪在面对强大对手时仍能继续抵抗 |
现代引申义 | 比喻正邪较量中,邪恶一方往往更具韧性与挑战性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对斗争与平衡的深刻理解。其原始出处虽来自文学作品,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被引用,以表达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