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击楫中流解释】“击楫中流”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立志报国的精神。该成语出自《晋书·祖逖传》,讲述了东晋名将祖逖北伐抗敌的故事。他曾在长江上击楫(即敲打船桨)立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表达了他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决心。
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它常被用于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人。
成语“击楫中流”详解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晋书·祖逖传》 |
字面意思 | 击打船桨于江心,比喻立志奋发、勇往直前 |
引申意义 | 比喻在逆境中奋起、立志建功立业 |
感情色彩 | 褒义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扬人有志向、有担当、不畏艰难 |
近义词 | 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志在四方 |
反义词 | 知难而退、安于现状、消极怠工 |
典型用法 | “他虽身处困境,仍怀‘击楫中流’之志,令人敬佩。” |
通过了解“击楫中流”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坚韧精神和远大志向。这一成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现代人面对挑战时的一种精神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