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无终成语解释】“有始无终”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做事开始时有计划、有目标,但缺乏坚持和毅力,最终未能完成。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能善始善终的人或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有始无终”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有人立志学习一门新技能,刚开始热情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半途而废。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个人成长,也可能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有始无终”的详细解释及相关信息总结: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有始无终 |
| 拼音 | yǒu shǐ wú zhōng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不为者,非其志也;有始无终,亦非其志也。” |
| 含义 | 指做事开始有头绪,但没有坚持到底,最终没有完成。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做事不坚持、缺乏毅力。 |
| 近义词 | 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
| 反义词 | 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学习 | 他学习英语很有热情,可惜总是有始无终,没多久就放弃了。 |
| 工作 | 这个项目一开始进展顺利,但后来因为团队成员缺乏耐心,导致有始无终。 |
| 生活 | 她答应每天锻炼身体,却常常因为懒惰而有始无终。 |
三、成语背后的意义
“有始无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意志力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能够坚持到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只有具备“善始善终”的精神,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有始无终”的行为,培养自己的毅力和恒心,做一个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四、总结
“有始无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成语,提醒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轻言放弃。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含义以及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从而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