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即事古诗原文内容详解】《清明即事》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描写清明节景象与情感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与人们在这一天所寄托的哀思与思念之情。
一、原文内容
《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舞时。
郊原无觅处,惆怅暮云迟。
```
二、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期间长安城内外的景象。诗中通过“车声”、“柳色”、“花落”、“莺飞”等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节日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欢乐之中,而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反映出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
三、内容详解(表格形式)
诗句 | 解析 | 情感/意境 |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清明节在京城尤为重要,人们心中充满愁绪 | 表现清明节的传统与人们的哀思 |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 马车声响不断,东城柳色青翠 | 描写清明节的热闹与春日美景 |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舞时 | 花朵飘落,青草茂盛,黄莺飞翔,蝴蝶翩翩 | 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郊原无觅处,惆怅暮云迟 | 在郊外找不到寄托哀思的地方,只能望着傍晚的云彩发呆 | 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
四、总结
《清明即事》是一首富有情感与画面感的诗作,通过对清明节日常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虽未直接提到“思亲”或“祭祖”,但通过“愁思”、“惆怅”等词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情。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在清明节这一特殊日子中所承载的文化情感与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