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门户网

血小板膨胀和抗血栓药物的未来

更新时间:2021-10-15 20:51:08

导读 布里斯托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膜上血小板的膨胀是由盐和水的协同系统驱动的,这种协同系统可以通过药理学方法进行修饰

布里斯托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膜上血小板的膨胀是由盐和水的协同系统驱动的,这种协同系统可以通过药理学方法进行修饰。这项研究可能最终导致开发更好的“血液稀释”药物,用于对阿司匹林等现有抗血小板药物有并发症或耐药性的患者。

血小板在止血和引起动脉阻塞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尤其是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在血管受损的部分,它们会迅速形成聚集体或团块,这可以通过局部产生一种称为凝血酶的酶并产生纤维蛋白(一种蛋白质)来稳定。

这种局部凝血过程是通过在细胞表面暴露某种称为磷脂酰丝氨酸(PS)的脂质(脂肪)来协调的,磷脂酰丝氨酸允许凝血系统成分的补充,从而导致凝块的产生。这被称为凝结剂表面。因此,凝结剂活性取决于暴露于PS的膜的表面积。

在今天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布里斯托尔生理和药理学院教授阿拉斯泰尔普尔(alastair Poole)和他的同事们表明,通过血小板形成气球结构,以及随后促进血小板在附着表面的凝固扩散,这一表面积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出血缺陷可能是由异常促凝膜动力学引起的,斯科特综合征(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暴露于PS被阻断)患者就是一例。

此外,他们发现盐和水的配位系统驱动血小板膜的膨胀和凝结剂的扩散,并且该系统可以进行药理学修饰。

用于治疗青光眼和许多其他疾病的药物乙酰唑胺的作用包括防止水进入细胞。研究人员已经表明,乙酰唑胺不仅大大削弱了试管中的球囊膨胀和凝血酶生成(凝血),而且显著减少了体内血栓形成。

因此,改变水进入血小板的药物可能代表一种新的抗血栓治疗,用于控制冠状动脉疾病和预防中风。此外,本研究为监测乙酰唑胺与抗凝药联合使用时患者的出血风险提供了更多证据。

普尔教授说:“这个项目的未来发展将涉及确定乙酰唑胺和其他相关药理药物是否可以作为现有抗血小板药物之外的新型抗血栓药物重复使用,以帮助治疗心脏病和中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这种预先存在的药物的主要缺点是,很大一部分人群存在与其使用相关的出血问题,许多人对其使用存在“耐药性”。新型抗血栓药物的引入与这些药物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可能为出现此类并发症的患者提供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法。"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