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迟暮词语意思是什么】“英雄迟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有才华、有成就的英雄人物在年老之后逐渐失去昔日的风采和能力。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感慨意味,表达了对英雄晚年境遇的惋惜或无奈。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英雄迟暮 |
拼音 | yīng xióng chí mù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兮虞兮奈若何!”后人引申为“英雄迟暮”。 |
含义 | 形容英雄人物到了晚年,因年老体衰而不再如年轻时那样英姿勃发、叱咤风云。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历史评论中,表达对英雄晚年的感慨之情。 |
近义词 | 壮志未酬、老骥伏枥(但后者多含积极意义) |
反义词 | 少年得志、风华正茂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虽已年过半百,却仍心怀壮志,令人感叹英雄迟暮。” |
历史评价 | “项羽兵败垓下,最终自刎乌江,可谓英雄迟暮的典型。” |
日常交流 | “虽然他年纪大了,但依然精神矍铄,不似英雄迟暮的样子。” |
三、情感色彩
“英雄迟暮”带有较强的悲凉与惋惜色彩,通常用于表达对曾经辉煌人物晚年境遇的感慨。它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也隐含着对时代变迁、人生无常的思考。
四、总结
“英雄迟暮”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用来描述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老年时期逐渐失去昔日光彩的状态。它不仅体现了对个体命运的同情,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人生阶段变化的深刻理解。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