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之年解释是什么】“期颐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到了非常年长的年龄。这个词语不仅承载着对长寿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高寿的尊重与祝福。
一、
“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其中,“期”意为期望、期待;“颐”指颐养、保养。因此,“期颐”可以理解为“期待安养”,即希望老人能够安享晚年、无忧无虑地生活。后世将“期颐”引申为百岁高龄,用来形容一个人活到一百岁,象征着健康、长寿和福气。
在现代社会,“期颐之年”虽然更多是文学或礼仪上的表达,但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祝福长辈、纪念重要生日等场合。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期颐之年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
含义 | 指百岁高龄,表示对长寿的赞美和祝福。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礼仪或祝福场合,如祝寿、纪念等。 |
拓展含义 | “期”:期望、期待;“颐”:颐养、保养。合起来表示“期待安养”。 |
现代使用 | 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较少用于日常口语。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华民族对长寿的重视和对长辈的尊敬。 |
三、结语
“期颐之年”不仅仅是一个年龄的称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长寿、安康的向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词汇提醒我们关注亲情、尊重长者,也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继续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