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出处】一、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出自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楚辞·九歌·湘夫人》。这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抒情诗,属于《九歌》组诗中的重要篇章。
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描绘了湘水女神(即“帝子”)降临北渚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她的思念与哀愁。整句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屈原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对自然与神灵的敬仰之情。
本句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常被后人引用,用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对失落情感的寄托。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楚辞·九歌·湘夫人》 |
作者 | 屈原(战国时期) |
原文句子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意思解释 | “帝子”指湘水女神,“北渚”是北岸的小洲;“目眇眇”形容目光远望,“愁予”表示我感到忧愁。整体意为:湘水女神降临北岸,我望着远方,心中充满忧愁。 |
文学价值 | 表现了屈原的浪漫主义情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后世影响 | 常被用于文学、艺术、书法等领域,成为表达思念与哀愁的经典语句。 |
相关背景 |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歌曲改编而成,共十一篇,多描写神灵与自然之神。 |
三、结语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不仅是屈原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具感染力的名句之一。它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神灵、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