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怎么解释】“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其含义较为丰富。在现代汉语中,“绸缪”虽然不常用,但依然有其特定的语义和使用场景。本文将对“绸缪”的含义、用法及常见搭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基本含义
“绸缪”原意是“紧密缠绕”,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关系密切、联系紧密。后引申为“事先做好准备”或“预先筹划”。在古代文学中,也常用来形容情感深厚、情意绵长。
二、词性与用法
词性 | 用法说明 | 示例 |
形容词 | 表示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 “绸缪之恩” |
动词 | 表示提前准备、谋划 | “绸缪未雨” |
名词 | 少见,多用于文学表达 | “绸缪之情” |
三、常见搭配与出处
搭配 | 含义 | 出处/例子 |
绸缪未雨 |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绸缪之恩 | 指深厚的情谊或恩情 | 古代文人常用以表达感激之情 |
绸缪密意 | 形容情感深厚、用心良苦 | 多用于诗词或书信中 |
绸缪备至 | 指准备工作非常周到 | 现代可用于形容计划周密 |
四、现代用法与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绸缪”一词较少单独使用,更多作为成语或固定搭配出现。如“绸缪未雨”常被用来强调预防的重要性,适用于工作、生活、学习等多个领域。此外,在文艺作品中,“绸缪”也常用于描写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五、总结
“绸缪”一词虽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既可以表示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可以指事先的准备与谋划。在文学作品中,它更常用于表达深厚的情感或细腻的思考。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
词语 | 含义 | 常见用法 | 适用语境 |
绸缪 | 紧密缠绕;事先准备 | 形容词、动词 | 古文、文学、日常用语 |
绸缪未雨 | 预先准备 | 成语 | 强调预防、谋划 |
绸缪之恩 | 深厚恩情 | 固定搭配 | 文学、书信、感谢 |
绸缪密意 | 情感深厚 | 文学表达 | 诗词、情感描写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对“绸缪”这一词语有更全面的理解。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含义和搭配,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