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韦编三绝”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对孔子勤奋读书的赞美。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孔子在阅读《易经》时的刻苦精神,后来被用来形容人读书非常勤奋、用心。
一、
“韦编三绝”原意是说孔子读《易经》次数太多,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这里的“韦编”指的是用皮革制成的书带,用于串连竹简;“三绝”表示多次断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习非常刻苦、专心致志,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该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后世多以此来形容学者或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韦编三绝 |
拼音 | wéi biān sān jué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字面意思 | 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
引申含义 | 形容读书勤奋、专心致志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学习刻苦的人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
反义词 | 粗心大意、敷衍了事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 |
示例 | 他为了考试,日夜苦读,真是韦编三绝。 |
三、延伸理解
“韦编三绝”不仅是对古人学习态度的赞扬,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崇尚勤奋的传统美德。在现代,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提醒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可以从“韦编三绝”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