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敛声是什么意思】“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紧张、专注或害怕时的状态。它形象地表达了人因情绪波动而暂时停止呼吸,并压低声音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屏息 | 暂时停止呼吸,表示紧张或专注 |
敛声 | 收敛声音,不发出声响,多用于害怕或谨慎的场合 |
整体意思:
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害怕或专注时,连呼吸和说话都不敢大声,表现出一种高度警觉或压抑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屏息敛声,不敢出气。”
- 用法: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心理状态,如面对危险、紧张场面或重要场合时的表现。
- 例句:
- 在审讯室里,嫌疑人屏息敛声,生怕说错一句话。
- 考场上,所有学生都屏息敛声,只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心惊胆战、噤若寒蝉、小心翼翼 |
反义词 | 高声喧哗、无所顾忌、放肆无度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审判现场 | 被告人屏息敛声,等待判决结果 |
紧急情况 | 灾难发生后,人们屏息敛声,不敢轻举妄动 |
考试中 | 学生屏息敛声,专注于答题 |
五、总结
“屏息敛声”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表达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传达了情绪的紧张,也体现了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与戒备。在文学作品、日常交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氛围。
原创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对成语“屏息敛声”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常见用法和语境进行整理,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性结构,力求自然流畅,符合中文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