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之交历史典故】“竹马之交”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童年时期就结下的深厚友谊。这个典故不仅承载着友情的纯真与珍贵,也体现了古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一、典故来源
“竹马之交”最早见于《后汉书·王霸传》。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王霸与张湛两人自幼为友,一起玩耍、读书,情谊深厚。他们常以竹马为玩具,因此被后人称为“竹马之交”。
在古代,“竹马”是一种儿童游戏道具,用竹子削成马形,孩子骑在上面奔跑嬉戏。这种简单的游戏象征着童年的无忧无虑,也见证了朋友之间的纯真感情。
二、典故含义
“竹马之交”不仅仅指小时候的朋友关系,更强调的是那种从小一起长大、经历风雨、始终不离不弃的友情。它代表了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最真诚的情感纽带。
在传统文化中,友情被视为人生四大支柱之一(其他为亲情、爱情、师徒情),而“竹马之交”则是友情中最纯粹、最持久的一种形式。
三、现代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然而,“竹马之交”所蕴含的友情精神依然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
四、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典故出处 | 《后汉书·王霸传》 |
| 含义 | 指童年时期结下的深厚友谊 |
| 象征物 | 竹马(儿童游戏道具) |
| 核心精神 | 纯真、长久、真诚 |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珍惜童年友情,重视人际关系 |
| 文化地位 | 友情的象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竹马之交”的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友情上的智慧与情感深度。虽然时代在变,但那份最初的友情,依然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