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原文】“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句的总结与相关资料整理。
一、原文及出处
原文: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 王之涣(唐代)
体裁: 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盛唐时期,描绘的是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色,反映了当时边防将士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二、诗句解析
词语 | 含义 | 意境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黄河从远处蜿蜒而上,仿佛直插云霄 | 展现边塞的辽阔与壮美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孤独的城池被高山环绕 | 表达边地的荒凉与孤寂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羌族的笛声为何要哀怨杨柳 | 借景抒情,表达思乡之情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春天的温暖无法到达玉门关 | 象征边塞的寒冷与遥远 |
三、诗歌主题与情感
- 主题: 边塞风光与将士情怀
- 情感: 表达对边疆战士的同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 象征意义: “春风”象征希望与温暖,“玉门关”象征边塞与阻隔
四、历史与文化背景
项目 | 内容 |
玉门关 | 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 |
羌笛 | 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常用于边塞诗中 |
杨柳 | 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离别与思念 |
边塞诗 | 唐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反映边疆生活与战争 |
五、现代解读与影响
“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希望;即使路途遥远,也要坚持前行。
此句也被广泛引用,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或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六、总结
“春风不度玉门关”作为唐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它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苍凉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团圆的渴望。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句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出处 | 王之涣《凉州词》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主题 | 边塞风光与将士情怀 |
象征 | 春风——希望;玉门关——阻隔 |
文化意义 | 反映边疆生活,寄托思乡之情 |
现代应用 | 表达思念、坚韧与希望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与其他边塞诗的比较,可继续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