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什么意思】“日薄西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接近衰亡或人到晚年。这个成语源自自然景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象征意义。下面将对“日薄西山”的含义、出处、用法及近义词等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释
日薄西山:
字面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人或事物接近衰亡、没落或即将结束。多用于形容人的年老体衰、事业或将尽,也用于描述一个时代、制度或事物的衰退阶段。
二、出处与来源
- 出处: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释义:太阳快落山了,气息微弱,形容生命垂危或事物临近终结。
三、使用场景
使用场合 | 举例说明 |
形容人年老体衰 | 他虽已年过花甲,但精神尚可,尚未到“日薄西山”的地步。 |
描述事业或时代的衰落 | 这个行业已经“日薄西山”,前景堪忧。 |
比喻事物接近终结 | 企业经营困难,已进入“日薄西山”的阶段。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夕阳西下、风烛残年、行将就木 |
反义词 | 旭日东升、朝气蓬勃、方兴未艾 |
五、成语结构与语法
- 结构:主谓结构(日+薄+西山)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补语
- 常见搭配:日薄西山之际、日薄西山之时
六、文化内涵
“日薄西山”不仅是一个形象的自然描写,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关注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时间、生命和变化的深刻思考。
七、总结
“日薄西山”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成语,常用于表达事物或人生的衰退阶段。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形容个体的生命状态,也可以用于评价社会、行业或制度的发展趋势。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学性。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日薄西山 |
含义 | 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到晚年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补语 |
近义词 | 风烛残年、行将就木 |
反义词 | 旭日东升、方兴未艾 |
文化内涵 | 象征生命与事物的衰落阶段,体现中华文化的时间观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成语词典》或相关文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