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原文及翻译】《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悼念阵亡将士的诗作,收录于《楚辞·九歌》中。此诗语言悲壮,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为国捐躯将士的深切哀悼与崇高敬意。以下为《国殇》的原文、白话翻译及。
一、原文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二、白话翻译
手持吴地的戈,身穿犀牛皮的铠甲,战车交错,短兵相接。
旌旗遮天蔽日,敌人如云般涌来,箭矢纷纷落下,士兵们奋勇争先。
敌人冲破我的阵线,冲乱我的行列,左边的战马倒下,右边的战士受伤。
车轮陷入泥中,马匹被束缚,我拿起鼓槌,击响战鼓。
天公愤怒,神灵震怒,将士们全部战死,尸骨抛弃在原野上。
他们出征后便没有回来,平原辽阔,归途遥远。
他们带着长剑,手握秦弓,头身分离,但心中毫无悔恨。
他们确实勇敢又有武力,始终坚强不屈,不可侵犯。
即使身体死亡,精神依然不灭,他们的灵魂英勇,成为鬼中的英雄!
三、(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国殇》 |
作者 | 屈原(战国时期) |
出处 | 《楚辞·九歌》 |
主题 | 悼念阵亡将士,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
情感基调 | 悲壮、肃穆、激昂 |
主要意象 | 吴戈、犀甲、战车、旌旗、箭矢、战鼓、尸体、鬼雄 |
结构特点 | 句式长短结合,节奏感强,多用对仗和排比 |
历史背景 |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将士牺牲惨重 |
思想内涵 | 赞颂将士的英勇无畏,强调精神不死、英魂永存 |
四、总结
《国殇》不仅是一首挽歌,更是一曲英雄赞歌。它通过生动的战斗场景描写,展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悲壮风格影响深远,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忠诚、勇气与牺牲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