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的词语解释是什么】“肇始”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事物开始或起始的意思。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较少,但在历史、文学、学术等正式场合中较为常见。以下是对“肇始”的详细解释与相关用法总结。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肇始 |
拼音 | zhào shǐ |
词性 | 动词/名词(多作动词) |
基本释义 | 表示事情的开始或起源,有“开端”、“起始”之意。 |
近义词 | 起源、开端、发端、创始 |
反义词 | 终结、结束、终止、衰落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历史事件、文化发展、制度建立等的起始阶段。 |
二、词语用法举例
句子 | 解析 |
这项政策的肇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 表示该政策的开始时间。 |
中华文明的肇始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 | 强调文明的起源。 |
他在这部小说中对人性的探讨,是其创作思想的肇始。 | 指作品中思想内容的开端。 |
三、词语特点
1. 书面化:该词多用于正式文本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2. 强调“开始”:与“开始”相比,“肇始”更带有庄重、正式的意味。
3. 历史感强:常用于描述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制度发展的起点。
四、总结
“肇始”是一个具有浓厚书面色彩的词语,主要用于表达某件事物的起始或起源。它不仅具备“开始”的基本含义,还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庄重感,适用于正式写作或学术研究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肇始”,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词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相关文学、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