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作冯妇名词解释】“再作冯妇”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孟子·尽心下》中的典故。原意是指一个人在已经放弃某件事之后,又重新去做,通常带有讽刺或批评的意味,暗示其行为前后不一、缺乏坚持。
一、
“再作冯妇”出自《孟子·尽心下》,讲的是一个叫冯妇的人,原本已经放弃了打虎的行为,但后来又重新参与其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已经放弃某种行为或立场后,再次回头去做,往往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指出其言行不一或反复无常。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中,常用于批评那些态度摇摆不定、前后矛盾的人或行为,强调做事应有始有终,不应轻易改变初衷。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再作冯妇 |
出处 | 《孟子·尽心下》 |
典故来源 | 冯妇曾一度放弃打虎,后又重操旧业,被人讥讽其反复无常 |
原意 | 指一个人在已经放弃某事之后,又重新去做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言行不一、反复无常的行为 |
含义 | 表示前后不一致、缺乏坚定立场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或自省时,指出行为前后矛盾 |
近义词 | 反复无常、朝三暮四、首鼠两端 |
反义词 | 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矢志不渝 |
三、延伸理解
“再作冯妇”虽然表面上是描述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但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面对外界压力或诱惑时,人们容易动摇自己的初衷。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做决定时要慎重,一旦选定方向,就应坚定前行,避免因一时的动摇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应更加客观,不能仅凭一次行为就断定一个人的品性,而是要结合整体表现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