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古诗意思和原文】《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一、原文
其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诗意解析
诗句 | 释义 | 情感表达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农民在烈日下锄地,汗水滴落在泥土中。 | 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与不易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谁知道我们碗中的饭菜,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 表达对粮食的珍惜与对农民的敬意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物。 | 描绘农业生产的丰收景象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天下没有闲置的土地,但农民却依然饿死。 | 揭露社会不公,表达对农民命运的同情 |
三、总结
《悯农二首》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劳作的场景与生活的艰难,既是对劳动者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中“粒粒皆辛苦”已成为人们珍惜粮食的警示语,“农夫犹饿死”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底层百姓的悲惨境遇。
这两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值得后人反复品味与思考。
原创声明: 本文内容为根据《悯农二首》原文及常见解读整理而成,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诗歌内涵,避免使用AI生成的机械式表达,力求贴近自然写作风格。